日照小说网 > 红楼之元春晋升记 > 第88章

第88章

日照小说网 www.rizhaoxsw.com,最快更新红楼之元春晋升记 !

    元春生完宝儿这都二十来天,还没洗过澡……虽然经常热水擦洗一番,可这总是“不解渴”啊;恶露倒是停了,可她又没断了敷药,如今身上这味道可想而知。即便如此,赵之桢都坚持陪着她起居,看这意思今晚怕是赶都赶不走,死活都要跟她同床而眠了。

    元春心说拦也拦不住,好生熏你一把,也不枉费我为你担心一整天。不过她也万分明白:这都不嫌弃她,她在王爷心里,怕是更进一步了吧。

    元春未免妄自菲薄了,她在赵之桢心中岂止是更进一步……

    却说这一夜二人都睡得极沉,第二日清早赵之桢更是破天荒地让总管叫醒,他看了看窝在怀里睡得正香的元春,内心挣扎了一下,还是小心翼翼地把元春搭在他身上的四肢“一一归位”。

    不过他刚坐起身来,元春便嘟囔了一句“怎么这么冷”,而后便睁开了眼睛。

    二人大眼瞪小眼,元春才恍然道,“啊……什么时辰了?”

    赵之桢笑道:“我该起了。”

    元春也连忙坐起身子,可被窝都没来得及掀开,就被赵之桢轻按住双肩。赵之桢柔声道:“好生歇着,不必陪我起来。”

    元春愣了一下,傻乎乎地问,“这也行?我还能再得寸进尺吗?”

    赵之桢乐了,“你想怎么得寸进尺?”

    元春清了清嗓子,“王爷,我渴了。”

    赵之桢赶忙起身,给她倒水去。不过片刻的功夫,赵之桢端着茶碗来到元春身边,“尝尝,合不合口。”

    元春就着赵之桢的手,润了润喉咙,而后感慨道,“您再这样,我要恃宠而骄啦。”

    “你的‘骄’,就是让我给你倒杯水?”赵之桢故意惋惜道,“你还可以更‘骄’一点。”

    二人甜言蜜语惯了,元春也甘之如饴,她也猜得到:她守住了王府,王爷只会待她更好,不过……什么时候开始,自己的丫头们,连带王府大总管也一脸“果然如此”的模样了!

    横竖自己脸皮越发厚实了,元春全当没瞧见,而且对于王爷来说,过了昨夜,那个位子再没人能争得过他……元春自觉安心休养,静等旨意就是。

    赵之桢一心要做个好儿子,圣上不打算给的东西,无论是功劳还是权势,他都不问更不争抢。事到如今,大家都看出了“门道”,他仍是一副喜怒不形于色,如常进宫议事领旨办差,孝敬父母,爱护兄弟,关心儿女,也是一如既往。

    为此,不止那些老臣重臣们越发欣赏他,连圣上背地里也跟贵妃感慨,“我把他疼进骨子里,什么重话都不舍得说,到最后他倒嫌我老不死了!反倒是小七,我曾经以为这孩子太清冷了些,谁知……”

    贵妃轻声笑道:“什么谁知?!我的儿子我最知道啦!”

    圣上摇了摇头,“真是说不过你。”

    贵妃正色道:“皇子们各个出挑,老七也是恰逢其会。换成他的兄弟们,也会做一样的事儿。”

    “你总是爱宽我的心。”圣上忽然道,“不能让小七背个弑兄的骂名……你也别再劝了。”

    圣上此时存了补偿之心,打算帮老七收一收文官武将之心,再把他那个行大逆之事的次子捉回来再牢牢圈住,或是干脆“一了百了”,他就将位子传给老七——此番身心遭受重创,让圣上也生了退位之意。

    却说三天之后,京中便恢复了往日的繁华。

    那些跟随费家“起事”的人家,若没被禁卫军杀死又没能及时远遁,就都下了大狱。他们死罪可免,但难逃流放结局。而京中又不知有多少人在为他们空出的位子摩拳擦掌:利益总能让人忘记畏惧。

    但这其中绝对不包括大皇子。纵有再有半个京城,甚至遍布天下的官员支持,终究抵不过一队披甲持刀策马的……武夫!他的王府被围了大半夜,直到柳桓和禁卫军先后到来,他才终于舒了口气。而他的美梦也一下子就全醒了。

    大皇子为了拉拢臣子,一直很能放得下身价,如今要对常年掌兵的弟弟低头,他最多也就煎熬了一晚上。当晚,他的幕僚们也建议他再慎重一些,“将来”……也未必就属于七皇子。

    大皇子当时冷笑一声,“我只问你们,当时若是我在宫中,乾清宫里的侍卫们可愿意听我调动指挥?!”

    幕僚们无言以对。

    大皇子自己也承认:亏他礼贤下士,长袖善舞,还刻意与诸多武将结交,可论起“得人心”这一条,他一直都不如向来沉默寡言又不温不火的七弟赵之桢!

    好在他是个痛快人,愿赌服输,除了在父皇身边尽孝之外,便是尽力和七弟修复关系。

    万幸赵之桢在掌握胜局之际,从来都不会小气。而且……大皇子也很快地得到交出“投名状”的好机会,说起来此事跟元春也有点关系。

    本来二人说话就没太多忌讳,自从“那一夜”过后,更是直接达到了“无话不谈”的境地。

    譬如这会儿,赵之桢歪在榻上,徐徐说道,“父皇今天跟我说,那个人他来处置,将来也不会给我留什么祸患。”

    圣上倒是爱恨分明,当断则断……话说回来,明君差不多都这样,知道自己错了,总是立即着手改正。

    于是元春应道:“这可太好了!”

    赵之桢可不相信元春连这番话透出的意思都听不出,可她这态度……好吧,自己还是小瞧了她,也只有这样的性子,才能在王府被围攻的时候镇定自若。

    元春此时也回过味儿来,自己好像太平静了,不过王爷这语气又哪里兴奋?

    她也小声抱怨道:“王爷您都这副语气,难道还指望我一惊一乍吗?”

    赵之桢大笑,“又是我的错啊。”这就干脆利落地认了。

    事关“将来”,赵之桢先给元春喂了颗定心丸,随后他也来了兴致,跟元春嘀咕起他那个知趣的大哥,“能屈能伸得我都佩服。”

    “识时务者为俊杰,”元春倒挺理解大皇子所作所为,“京里墙头草多了去,还能让他们都没活路?赶紧伏低做小,省得最先遭殃。”

    当年圣上登基时,正血气方刚,也没把所有看不顺眼的人全杀了,更别提王爷您还不是皇帝。想了想,元春又诚恳道,“能审时度势,自是长处,不过短处便是没有拼死一搏的勇气……总比那一位让人舒坦,既然如此,你担心什么呢。”

    比起太子这种自视甚高,又比较“天马行空”想干就干的奇人,大皇子当真是个老实人。

    再说王妃韩续跟大皇子算是一类人,嫁入王府后几番试探,终于试探出了王爷的真心,也果断熄掉了“管教”她这个侧妃的心思。

    只是王妃和王爷的关系,元春可就管不着了:面子都是自己挣来的,连她自己也不例外。

    王府最艰难的时候,韩续没有没出头,当然王府大胜之后论功行赏,也没她那一份就是。这几日,关于王妃王爷绝口不提,便是明证。

    元春的言外之意,赵之桢自然听得懂。他正要答话,就又听元春笑道,“当年大皇子还挤兑过您呢,如今现世报来得这样快,您不也心情舒畅一回?”

    赵之桢抚掌大笑,“哪里就舒畅一回?我为这事儿暗地里舒爽一整天了!”

    等他笑够了,才又道,“为了父皇,我也不会乱摆脸色。”说着忽然板起脸来,还伸手指了指自己,“他们都是我高兴不高兴都一个样呢。”

    元春扑到赵之桢怀里,二人当即笑作一团。不过因为笑得太猛,元春的伤口又微微疼了起来。

    最后她还是让赵之桢抱回床上老实歇着去了……横竖这个冬天,她都要待在床上过日子了。

    不过,远在海上的贾蓉可闲不下来,他忽然撞见了个顶顶“烫手的山芋”。

    却说贾珠跟着北静王往九门提督和禁卫军报信之际,也没忘了“假公济私”一回:他安排了几个伶俐又靠得住的家生子出城往东,在海边找了艘快船,当夜就起航经由关口边上那个小港口,再转往东林港去送信。

    却说李靖将军带着万余精锐跟北狄精兵几番缠斗,都没吃亏,一时之间没收到来自关内大营的消息,众人商量了好几天,还是决定暂且不轻动,而是就近驻扎在东林边上几十里的小镇上——东北若干部族向来与大齐交好,而大齐的骑兵在东林附近修养补给,也不乏先例。

    而整个大军的食宿都是贾蓉那位便宜大舅子为首,与当地亲近大齐的大商贾们一起提供的——能供应万余骑兵的粮草,足见这些人的家底,手段以及在东林的威望。

    因此堂叔贾珠的消息贾蓉自然也是顺利地收到了。贾蓉再一看他叔落款上的日期:正是三天前。他谢过便宜大舅子和姑妈在东林的大管事,怀揣着这封胜过千金的书信,就直接去找了李靖将军。

    贾珠写信时便已经有所预料,这封信不止要贾蓉看得懂,更能让贾蓉的上司李靖将军也看得懂——大家先后都站到了七皇子这一边,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关键时刻真心没什么可隐瞒的。

    如今暂时住在东林城外的这一万多骑兵之中,校尉以上的武官有七成都是赵之桢嫡系,剩余三成却是圣上的人。李靖看完信,也没有捂着消息不松口的意思,招来诸将一起议一议。

    话说贾蓉当初看信时,只想起事关重大,也没空多想,光急着把信完好地送到李将军手里,如今看着屋里群情激奋的同僚们,贾蓉也通身火烧火燎:王爷要……坐上那张龙椅了吗……这真是意外之喜呀!

    李靖更是发话道:“大家都说说,集思广益,咱们得尽早弄个章程出来!”

    再一琢磨,这里自己年纪最小,而且还是王爷亲手带进大营,哪怕他出头出错了,也不会如何!于是他壮着胆子道:“咱们是不是得为圣上王爷分忧?”

    贾蓉的小兄弟如今也作了校尉,立即递上梯子,“怎么分忧?”

    大家之所以不敢在轻易踏上返程之路,实在是怕关内大营忽然内讧,他们等在门外的时候关紧大门不放他们入关,同时得到消息的北狄精锐趁机来袭,他们这些人可就要成“饺子馅”了!

    也就是说,在确信关内大营彻底“干净”——意即立志追随太子或是别有异心的那群人被清理掉之前,大家哪能轻举妄动?

    这一点早已达成共识,贾蓉也不至于啰啰嗦嗦旧话重提,他只是小声道,“太……那一位逃出京城,要么往北要么往南。”

    北面大营之中就有他的死忠,而往南……太子的外祖父还是征南大将军,正和自立为帝的平南王对峙呢。

    “往北的话,他们总是要出关的,费家以前跟北狄人关系不错,没准儿出逃的时候还会有北狄骑兵接应;往南的话,他……许是要走海路。”

    因为往南的陆路和运河上层层关卡数不胜数,太子想神不知鬼不觉地逃出生天,简直就是白日做梦!

    李靖当即明白了贾蓉的意思,“你小子胆子不小,”说着抬头向着一众属下道,“大家都说说,这分兵之道究竟成不成。”

    分兵当然有些风险,可眼睁睁地看着王爷声威蒸蒸日上,他们这些嫡系就这样被堵在关外,坐等着圣上王爷派人来救吗?

    就算不提忠义廉耻,只说~私~欲,为了自己将来的飞黄腾达,也得拼上一把不是?

    于是李靖依旧坐镇东林城外,但派了数个斥候小队,后面更是跟着千余人的精锐,逐渐往关外的山林中转移;至于贾蓉则和他的好兄弟一起,带了几百人,乘船顺着大齐的海岸线一路南下……这船就是平素私运货物的那种商船。

    不过当他们途径关口城外的小鱼港,贾蓉再次收到了姑妈手下送来的密信:大皇子的大舅子,也就是赵之桢亲自提拔,并调动到北面大营里为将的那位,愿意跟李靖将军里应外合,一举把太子和费家的余孽一网打尽!

    其实关内大营之中铁了心要跟太子走的将领并不多,但因为李靖带着精锐出关,大营之中数量最多的就是中立派,也就是所谓的墙头草……这些人还等着七皇子派人来“招安”呢!

    大皇子这位大舅哥也是担心自己忽然发作,会刺激这群墙头草,这才不怕费事,绕了好几个弯子非要联系李靖,商量好再一起出兵不可。

    贾蓉知道轻重,听了姑妈管事的解释,便赶紧打发了心腹坐小船回东林报信,而他和他的兄弟们则继续南下:其实他也是抱着碰运气的打算……而被派来走海路纯是因为他是金陵人,不晕船!

    这个时候,京郊大营联手禁卫军刚刚把京城整顿完毕,城内外店铺纷纷重新开门迎客,而贾蓉却在京城东北的海边发现的异常:商船大多都是顺着航道航行,很少偏离航道更不会没事儿在港外绕圈子……

    贾蓉他们连人带船一起扑了上去,在这被团团围住的商船里,贾蓉见到了太子。

    圣上还没下旨废掉太子,如今再称呼这位为殿下,也没什么不对。太子倒也坦然,说实话他都没想过自己真能逃得出去,不过他那位老丈人把他当做诱饵,如今怕是已经到了关口城。

    被“烫手的山芋”直接糊到脸上……这滋味……

    命人看好太子,贾蓉跟他的小兄弟先是在船舱里转了半天的圈子,最后二人决定:天塌了总有高个儿顶着!

    于是这块“山芋”在第二天午后“砸”到了赵之桢的手里。

    赵之桢还能把这件事当成笑话说给元春,“该是我的,也躲不掉。”

    元春也有点不好意思,她知道蓉哥儿长进不少,但万没想到这半年多没见,就“出挑”到了这种地步。于是她只好小声追问,“您打算怎么处置?”

    赵之桢一本正经道:“跟蓉哥儿一样,把二哥交到父皇那儿去。”

    这边赵之桢当机立断,打发人往宫里报信儿之后,他整装出府又记着拉上了庆王叔,一行人从城外把太子刚“请”进京城,就在路上遇到了大皇子。

    大皇子可不是来抢功劳的,他在马车之中,当着庆王、赵之桢以及太子的面儿,拿出了个黄布卷……摊开一瞧,可不就是那张先帝爷留下的诏书?

    太子笑了,“怎么落在你手里了?”

    大皇子道:“太子妃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