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照小说网 > [封神]不要叫朕大王 > 第34章 封神乱(三十三)

第34章 封神乱(三十三)

日照小说网 www.rizhaoxsw.com,最快更新[封神]不要叫朕大王 !

    说来纣皇也是真辛苦,为了维护好自己在历史上残暴荒淫的形象,甚至连端端正正料理一下国家政事都不能做到。

    也只有他维持住这样的形象,各个有野心的人才能安下心来,专心积蓄力量,只等他的暴.政将商汤天下闹得残破不堪时一举攻破朝歌城门将他纣皇绞杀,将这天下把姓氏改变。

    我弱则敌强,我强则敌弱,两地相争无非就是这样的道理。

    帝辛的父亲帝乙在位时,国势衰弱,又受东夷攻击,兵力大多耗费在东夷之上,反使国内兵力空虚,甚至有被诸侯周地吞并的危险。帝乙为免商汤灭亡在自己手中,可谓殚尽竭虑,使尽各种手段,连自己和儿子的婚姻也能一并赔进去,才将国势挽回了一些,颇有中兴之象。

    帝乙中兴的结果就是虎视眈眈恨不得立刻反了商朝的西岐姬昌一直俯首称臣,除了商汤抗击东夷侵略时稍作动作外,再不敢轻举妄动!

    纣皇却不喜欢这样——非常的不喜欢,敌人就是敌人,光是压制并不会消灭他的反噬之心,只会让对方的仇恨在长久的压制中越烧越旺,力量越积越大,反而最终成了除之不去的心腹大患!

    若能让周地提前十年二十年反商,以商汤现在的国力、兵力对付他根本不成问题,但到了三十年以后,莫说他纣皇将近六十岁根本就懒得动,就现在商朝各大贵族争权夺势的势头,又有闻仲闻太师每月每月地消耗着兵力,纣皇敢保证等到西岐百忍成金实力大壮之时正是商汤国势最衰弱的时候,不被灭掉才怪!

    何况,当今之世,四方八百诸侯,怎可能只有西岐一股势力野心勃勃?

    若是纣皇能真正地掌控这个国家,而不是大半权柄落在那群忠臣贤能手上,他必然不会选择这样别扭的手段来引诱如姬昌这样的野心家加紧动作筹备反商事宜,直接就领兵将这群人一锅端了!

    无奈商朝王权早在帝辛爷爷的爷爷那一辈就开始没落,国王看似风光,许多决策上都受到贵族世家的掣肘。你要是个暴君还能活得潇洒点,你若想做个圣明之主,呵呵……被一群守旧势力拖拉着,哪里就能轻易成功?

    也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这个世界依据的是明朝文人所写的小说,这商汤的大臣们个顶个的“贤能”,跟明朝官员一样喜欢死谏,纣皇稍不理会,就耿直了脖子,再严重一点就是头撞台阶、石柱,将一个好好的朝堂弄得血气淋淋。

    这不是开玩笑吗?他们自己是得了一个忠臣谏臣的名头,那被他们用死威逼,还必须给他们的死买单的皇帝呢?昏君呐!暴君呐!纣皇敢打赌,自己这具身体的原主就是被这群死老头子活活逼死的!

    可恨的是,这群家伙还个个都是世家出来的,背后都是一股又一股随着商汤老祖打天下累世下来的贵族门第,与那明朝穷酸出身的官员很不相同,纣皇想要真正残暴一把将他们统统灭了都不能,只能摆出荒淫无道的形状,叫这些喜欢以死谏言的大臣们自动去死,也好圆了两厢心愿!

    要知纣皇性情残暴,最不爱耐烦,又非是他商汤殷氏真正的子弟,此来哪里真正能在乎这一皇朝盛衰存亡?不过为己家性命着想才想搅一搅浑水,若能成事保他成汤天下,那是大家运气,若是不能败了也是历史必然,天下气运所致,纣皇心里可不会有半点愧疚丝毫难受,大不了周军破城之时,他拖着伯邑考这倒霉孩子一起火烧鹿台,趁机火遁了事!

    说伯邑考是倒霉孩子,纣皇可一点没有冤枉他!原本纣皇想着在自己设计下伯邑考都将西岐重臣散宜生弄没了,还折损了一百多个虎贲,可谓在朝堂、军团两者之间都失去了威信与支持,在这种情况下姬昌为了安抚住这两股势力总要将伯邑考的世子之位剥夺了吧——在纣皇看来,姬昌但凡有一点疼惜这个儿子也不会让他继续尴尬地呆在这个位置上的!可是姬昌不愧是忍了帝乙、帝辛两代商王,一直到死都还在忍着的一块老姜,能忍得很也老辣得很,竟是顶着重重压力保住了这个嫡长子的世子位置。

    别人道是姬昌真心爱惜这个长子,纣皇却要可怜伯邑考只能一死方能报答这份养育之恩!

    却说那日,伯邑考失了散宜生,带着一群怨恨他的士兵回了西岐,站在朝臣中间,将散宜生辞官的事情禀告了姬昌。

    姬昌又怎么会料到散宜生会这般作为?只暗中瞧了一眼站在武官之首的次子一眼,却没说什么,只是摆了摆手。

    他虽不说什么,那些一直以散宜生马首是瞻的文武百官们却哪肯放过这个无能的嫡长子,纷纷躁动了起来,却是不等他们上前伯邑考立在姬昌下首,已先自己认罪,请求父亲将自己的世子位废去,在他弟弟里再寻一个贤德有能力的人,这才是西岐之福,亦是他伯邑考一人之福。

    姬昌听了伯邑考的话,面上做犹豫状,底下原本躁动的群臣也安静了下来,他们虽然觉得大公子的能力不足以为西岐之主,但他的品性还是叫他们好生钦佩的,人贵在自知之名,但这世上又有几人真能做到这一点?

    就在姬昌犹疑不定之时,次子姬发突然走出,跪在地上竟是恳切地请求父亲不要剥夺兄长的世子位,只道兄长品德出众,又是嫡子之长,名分天定,而今没有犯下大错如何就能剥夺其世子位?

    姬发心念兄弟情义,此番话说来情真意切,更在最后向父亲三次磕头,向他承诺只要不废除了长兄的名分,他立即就出西岐去,就是寻遍天涯海角也要将散宜生寻找到,劝他回来周地。

    姬昌听他这般说,又去看伯邑考,伯邑考却是伏在地上,只请父亲能够成全他放下世子位,至于散宜生他自当去寻来,以此弥补过错。

    这时大臣里走出一人,乃是大夫闳夭,是与散宜生、太颠并称西岐三贤的能臣。只见他从群臣中出列,俯首一拜,对西伯侯说道:“启禀伯候,今日之景犹如古公亶父(姬昌爷爷)三子让位之争,两位公子兄弟情深,是侯爷大德,亦是我西岐百姓有幸。”

    又见大夫太颠紧跟其后道:“今日大公子能自谦自让其位,日后即位必然是一位谦逊、仁厚的君主,不像那纣皇一般忌能妒贤,又有二公子等诸位兄弟相衬,西岐国运必然大盛,是我周地百姓未来的福气,还请侯爷三思。”

    原本还在愤愤然想要替姬发说两句话,好将他一举推上世子位的大臣们此时见到太颠与闳夭双双出列为大公子求情,又见姬发一副兄长若不为世子,他也绝不再留下,颇有追随太伯(姬昌大伯)、仲雍(二伯)的意思,为免真出了当年古公亶父三子去二的悲剧,连忙俯首一齐劝说主公莫要答应大公子的请求。在他们心中早就认定西岐失去一个伯邑考不算什么,若是失了二公子姬发,那就亏大了!四公子姬旦虽然也显露出了贤能之德,但是年岁太小,而姬昌岁数已大,那商汤天下眼见就要倒了,他们总不能拉扯着一个不满十五岁的少儿去反商吧?

    至于三公子姬鲜,不好意思,这混球德性实在太糟,许多大臣都不愿意承认他是品德高尚的西伯侯夫妇生下的孩子,更别说将他考虑在姬昌继承人的人选中了!

    如此,在众位大臣的一致请求下,姬昌终于下定决心,将伯邑考的请求打了回去,还拍了拍这个儿子的肩膀,勉励了他一番,却是没有让他将功折过派他去寻找散宜生,而是将这个任务交给了姬发。

    姬昌如此安排,内中缘由伯邑考如何能够不明白?只觉十分苦闷,一种难以明了的情绪始终环绕在他心中,叫他困扰,实在不明白父亲为何要这样做,难道非要他被二弟姬发比得毫无光彩才能让他从这种尴尬的位置上下来,让位于对方?

    伯邑考想不通自己父亲的心思,纵然他心胸开阔,也不免要为父亲的偏心而痛苦!

    他却哪里知道,真正偏心的却不是他的父亲,而是被他视作天下间最慈爱的女性的母亲——太姒。

    当年,太姒辛苦怀胎十月终于生下了与姬昌的嫡长子,哪里知道高兴劲还没完全上来,姬昌一卜卦象落下,却是算出父子狭路相逢只能活一命的命相来。

    太姒与太姜(周太王正妻)、太任(周王季正妻)并称“三太”,嫁入西岐之后便遵循周地礼仪,克尽妇道,与人常道女子妇德莫过于在家从父、出嫁从夫,为人.妻者更应该以夫为天、以夫为地,一身都奉献与自己的丈夫,全心全意地辅助他的事业。

    当日姬昌算出长子命运,只是心中念着真到了父子必死一人的那一天,自己已经年迈、离死不远,而儿子正是强壮年少的时候,哪有老父为了自己能苟延残喘些许时日而要意气风发的儿子去送死的道理?

    偏他太姒不是这样想,只道自己年轻,儿子还能生下许多,但是丈夫却是只有一个。她又十分仰慕爱恋自己的丈夫,只要一想西伯侯会死在商汤之地,心中就犹如刀搅一般疼痛,新生儿带来的喜悦也全都变成了灰心丧气。

    待到次子姬发生出,一见到长子就痛楚不已、怨恨不已的太姒更加不愿意面对那样恐怖的结局,于是便想方设法地将伯邑考放在身边教养。

    也算是她能耐,将个伯邑考教养得这般出色,别人瞧见了还要道一声好,只为数不多的明眼人能看出西岐的嫡长子已是被他母亲养废了,根本不能满足姬昌对继承人的要求。

    久而久之,就连原本并不想利用儿子度过厄难的姬昌在再三失望之下,也只能改变初衷,并将希望转移到了次子姬发身上,将他好好栽培,甚至不乐意让他太过接近自己的母亲,而是自幼就丢在了军队里驯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