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照小说网 > 篡唐 > 第九章 山雨欲来风满楼(二)

第九章 山雨欲来风满楼(二)

日照小说网 www.rizhaoxsw.com,最快更新篡唐 !

    在隋唐之交的历史中,温彦博的名声并不算非常响亮。

    至少和房玄龄杜如晦这些人比起来,温彦博不免有些不显山露水,表现的非常低调。

    可实际上呢,就能力而言,温彦博也许并不逊色于房玄龄……

    此人在贞观四年时就出任了中书令之职,贞观十年担当尚书省右仆射,并不比房玄龄的地位差多少。而房玄龄本身,有从龙之功,如果这样算较起来,温彦博甚至高房玄龄一筹。

    最重要的是,温彦博的兄长温大有,兄弟温大雅,在朝中地位颇高。

    三兄弟皆以品行、学识和文章闻名于世,号‘三温’。而温彦博更是在死后,获得陪葬昭陵的殊荣。

    这样一个以品行而著称的人,竟然说出来了太子不死,死无葬身之地的话语,足以说明李世民和李建成之间,早就没有了回旋的余地。李建成即便是再宽厚,也不可能容忍一个随时都可能威胁到他皇位的兄弟存在;李世民即便想退让,到时候也没有退让的余地。

    所有的一切,都是以杨文干之乱为分水岭。

    可以说,李家兄弟之间的争斗,在杨文干之乱发生以后,已经到了不可调和的地步。

    这也是李渊为什么一方面担心李建成无法控制住李言庆,另一方面却执意将李言庆召回长安的原因。李言庆就算在桀骜,终究是李唐的臣子。哪怕他有李唐宗室的血脉,但想要篡夺皇位,却是困难重重……而李世民则不一样,他和李建成若继续争斗下去,必然会动摇国本。李唐定鼎八载,虽说已渡过了最为艰难的时期,可想要恢复元气,仍需要足够的时间。太子之争如果继续下去的话,李渊可不敢保证,会出现什么状况。

    正好李言庆在岭南隐隐有独大之势,李渊将李言庆召回来,也等于向天下人表明态度。

    朕,决意扶立李建成,结束这所谓的太子之争。

    李世民怔怔看着温彦博几人,半晌说不出话来……

    要说他有野心,那一点都不假。可若说到手足相残,李世民还真就有那么一些顾虑!

    “果要如此吗?”

    王通恶狠狠点头说:“除此之外,别无退路。”

    温彦博更是冷声回答:“陛下在时,太子或许会顾念兄弟之情;然陛下百年,太子某一日回想起今日和王爷的龌龊,心里又岂能罢休?王爷,事到如今,你想要委曲求全,已经晚了……”

    李世民不由得苦笑!

    其实,他何尝不清楚这个道理?

    只是……

    “王爷欲成大事,需注意两件事情。”

    王通这时候也不再吞吞吐吐,起身说道:“其一,王爷若行事,需在河南王抵达长安之前。

    若能有手段将河南王扣押,则大事可成。

    一俟河南王抵达长安,以他在士林中的声望和影响,天策府上下恐怕再也无法齐心协力……您应该知道,河南王的交友甚广,部属众多,皆掌一方兵马的诸侯。如果他回来了,以他的声望,配合太子的地位,足以令所有人动摇,天策府也必将随之,分崩离析……此其一。

    这第二件事情,王爷还需有一个强横臂助。

    臣闻太子为拉拢齐王,曾在酒宴中戏言,愿以皇太弟许之。齐王之所以愿意帮助太子,一方面是他夺嫡无望,另一方面,未尝没有这‘皇太弟’的诱惑。太子拉拢齐王,王爷也需拉拢赵王。赵王手握司隶兵马,若他愿相助,即便是李言庆,也难以挽回局势。

    臣知王爷心中所虑,无非是赵王的心思……

    殊不知,赵王有野心方可利用;若赵王无欲无求,王爷又岂能将其笼络,为王爷效命?”

    话说到这个份上,李世民想要再反对,也不可能了!

    如果他反对,天策府上下,会在最短的时间里崩离,王通也好,温彦博也罢,都会不再追随他。

    哪怕温彦博是他的叔叔,也不会帮他。

    甚至整个温家都有可能抛弃李世民,转而依附太子,或者李言庆……

    窗外,起了风!

    李世民推开窗子,看着园中萧瑟景致

    许久之后,他握紧拳头:父皇,这是你逼我的!

    他转过身来,看着厅中众人:“那你们说,接下来咱们应该怎么做?时间已经不多了!”

    ——————————————————————————

    是啊,时间已经不多了!

    李言庆乘一叶扁舟,飘然来到菜子湖畔,在沈光的搀扶下,悠悠然走上湖岸。

    山水清秀的浮山,坐落于皖江北岸。南临白荡湖,西邻菜子湖,望九华,靠滔滔江水,浑然一体。

    远望,若轻舟浮于水面。

    烟云袅袅,更添几分仙家气度。

    事实上,这浮山也是道家三十六洞天之一。有大小洞穴五百余处,奇峰、怪石、巉岩、幽洞,构成了浮山四大奇观。

    如今,浮山归属舒州治下。

    而舒州行军总管,正是李言庆昔日部属苏定方。

    李言庆在七月时便得到了消息,李渊已决意将他召回长安。

    这也是他早就预测到的一个结果,李渊不可能放任他在岭南做大。更何况,他名义上是安南大都督,治所不过容桂粤西地区。可实际上呢,安南都督府已涵盖了整个岭南,更把云贵地区一并纳入治下,同时又勾连巴蜀,遥控川西南等地……任何一个君王,都不可能坐视不理。毕竟这势力范围太大,将东南西南全都掌控手中。如果李言庆要造反,他可以凭借手中大军,在最短的时间里夺取两湖和江右,占领巴蜀之后,顺势挥兵关中。

    哪怕李言庆是宗室,李渊也不可能不心生顾虑。

    不过,这也正是李言庆所期望的结果……

    长安的风吹草动,李言庆虽远在岭南,却事无巨细,了然于胸。

    李建成和李世民之间的冲突,自然也是他所期望的结果。两位皇子之间争斗的越是厉害,也就预示着李言庆的机会越大。所以,在收到李渊的敕令后,李言庆毫不犹豫的答应下来。

    在他眼中,如今返回长安,正是好时机……

    想必长安城里的那些老大人们,也厌烦了这没有止息的争斗。

    从裴世矩的言语里,李言庆也探听清楚,李渊无意继续平衡之术,而朝中大员同样也不想继续争斗下去。毕竟李唐江山看似风平浪静,实则危难重重……吐蕃人的崛起,频频越境袭扰;突厥人在颉利可汗的带领下,也逐渐恢复元气,南望中原,虎视眈眈。

    此外,尚有吐谷浑蠢蠢欲动。

    而辽东地区,高句丽虽然已经衰弱,却仍有靺鞨、契丹等异族,始终怀有狼虎之心。

    就连新罗百济,也表现出不安分的势态。

    特别是新罗,随着小国仙金庾信的成长和崛起,新罗国力日益强横。

    而百济明显无法压制住新罗,逐渐成为新罗的附庸。朝鲜半岛上的三国鼎立局面,已逐渐被打破。高句丽的衰落,使得新罗崛起,已势不可当。而新罗国,显然对中原并无好感。

    外患不绝,内部争纷不断……

    以至于朝中所有大员,都希望尽快稳定下来,才能避免日后李唐江山的分崩离析。

    在这样的情况下,李言庆自然不会拒绝回转长安。

    只是他借口岭南事多,拖延了回程的时间,带着一部分心腹亲卫,在冯家商队的掩护之下,悄然启程,自交州一路过来,遍访昔日旧友。

    房玄龄,自然是不可缺少。

    哪怕两人之间的联系从未断绝,李言庆还是希望能和房玄龄面对面,进行一次坦诚交流。

    冯盎,也必须拜见。

    毕竟李言庆走后,岭南也需要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

    高士廉虽然能力出众,但如果没有冯盎等人的协助,恐怕也无法尽善尽美的完成李言庆的托付。

    还有谢映登,在萧太后远赴婆罗洲后,旋即撤出钱塘,在衢州宣布归附李言庆之后,被封为衢州行军总管,令江南东道,辖六州之地。同时也是如今东南地区,除冯盎之外最大的一路诸侯。

    谢映登的崛起,与冯盎又不一样。

    冯盎说穿了,是个以异族血统出仕的地方豪强。

    而谢映登则代表着阳夏谢家。哪怕谢家在东晋以后已经没落,但在这些年里,业已恢复了元气。当年东晋名相谢安,自会稽山走出,成为天下一等一的名士。谢家在江东的影响力,显然不是冯盎可以比拟。哪怕谢映登退至衢州,照样能迅速站稳脚跟,发展壮大。

    房玄龄也好,谢映登也罢,都算是李言庆一系人马。

    可即便是这样,李言庆还是要逐一登门造访,以探听出他们的虚实。

    所幸,这一趟走下来,李言庆收获颇丰……

    时值初冬,北方初雪已落,江淮气候也逐渐寒冷。

    李言庆在与苏定方汇合之后,便带着沈光雄阔海两人,一路直奔浮山而来。一晃,又快十载光阴,也许很多人很多事情,都会随之淡忘,可是在李言庆心中,有一个人却始终无法忘记。

    踏着遍地枯黄,李言庆沿着盘山小径,缓步而行。

    山间,萧瑟。

    袅袅烟云中,可依稀看到那山路尽头的一座道观轮廓。

    当李言庆走到近前时,却见道观大门紧闭。他收拾了一下心情,迈步走上台阶,轻轻叩响门扉。

    不一会儿的功夫,只听大门后传来一阵细碎的脚步声。

    门开了一条缝,从里面探出一个小脑袋瓜子,疑惑的看了一眼李言庆,怯生生问道:“敢问先生有何事?”

    这是一个年仅十二三岁的小女冠,模样极为秀美。

    李言庆连忙退后一步,微笑道:“敢问玄真仙长可在此地修行?”

    “你找观主吗?你是谁?”

    观主?

    她居然成了观主?

    不过想想,倒也不觉得有什么奇怪。

    以她的家世,还有她的才华,区区一个浮山观主,怕还有些委屈了……

    李言庆想到这里,脸上的笑意更是柔和。

    “还请小仙姑通禀一声,就说昔日故人前来践约。”

    当年,她含着泪水离去。

    李言庆曾发誓,总有一日会将她迎回。

    现在,他来践约了!

    无论如何,他都要把她接回去……

    “既是观主故人,那请厢房等候。观主现正在做功课,许要耽搁些时辰,还请先生海涵。”

    这小道姑说起话来,倒是颇有条理,而且很文雅。

    李言庆颔首,示意沈光等人在外面等候,然后迈步走进了道观。

    道观的面积不算大,和当年在巩县时李言庆修筑的那座绿柳观相差不多。两边六间禅房,正中央一座大雄宝殿,里面供奉有三清神像。而在大雄宝殿后面,就是道观的后院,也是平日里修行的地方。

    李言庆在小道姑的带引下,径自走进禅房。

    小道姑奉上了茶水,好奇的看了看李言庆,而后躬身退出。

    观主上山修行已近十载,却甚少和外人接触。小道姑也知道,自家观主是个出身高贵的人,所以在这浮山观中香火不错,却从未有人敢来闹事。以前,这里是隋室的治下,没有人捣乱……后来隋亡唐兴,曾有本地一些纨绔子弟想来生事,却被当时的官府(萧隋朝廷)拿下,治了个罪名之后,生死不明。萧隋之后,这里一开始属同安郡治下,不久又归于舒州。正当人心惶惶的时候,舒州行军总管大人亲自登门拜访,言语间对观主极为尊重。

    从那时候,小道姑就知道,自己观主的背后,一定有一个了不得的大人物存在……

    可这么多年过去了,她却从未见过那传说中的大人物!

    除了每年固定会有人奉上香火钱,平常日子里很少会有人前来此地。

    今天,居然有人来了?

    李言庆觉察到了小道姑的目光,很和善的与她一笑。

    “小仙姑……”

    “啊,先生莫要这么称呼,小冠道号明月。”

    清风明月……倒是很典型的道家名号!

    李言庆不由得笑了,和声问道:“那么明月,来这观中修行记载?”

    “小冠自记事起就在观中……听上一任观主说,那时候世道有些混乱,小冠是被师尊抱回来,所以一直在观中修行。”

    “哦,这修行可清苦吗?”

    明月摇头道:“清苦倒也算不得……本地官府对浮山观素来观照,每个月都会有固定的供奉送来,所以倒也不太难过。只是观主平日里清修,要求很严格,对那些身外之物不甚在意……小冠虽劝过观主不必那般清苦,可观主却不肯答应,每日都要静颂黄庭百遍!”

    说着话,明月神神秘秘的说道:“听老观主说,观主这般,其实是在为人祈福!”

    “哦?”

    明月撅着小嘴儿,有些不满道:“小冠虽不知道观主是为何人祈福,但那个人也太没良心了……小冠在这里这么多年,就没有见过那个人前来。有好几次,小冠还看到观主拿着一本书,偷偷流泪呢。”

    “是什么书?”

    “好像,好像是半缘诗集。”

    李言庆的面颊,不由得轻轻抽搐了几下。

    半缘诗集,是他在武德四年末,前往岭南之前,拜托洛阳的洛浦书馆刊印发行的书籍。

    里面收录的,尽是李言庆的作品……

    言庆沉默许久,突然问道:“明月,想不想出去走走?”

    “出去?”

    李言庆点点头,微笑道:“离开这里,去洛阳,去长安……”

    小道姑愣了一下,眼中流露出一派向往之色。

    哪怕她是从小在道观中长大,对于外面的世界并不了解。可是洛阳、长安的名字,却听说过。

    少年心性,无分男女。

    小道姑当然也希望能走出去,游历天下,看看这大好河山。

    不过,她也只是心动了那么一下。

    “小冠要照拂观主,观主在那里,小冠就在那里。”

    “哦?”

    李言庆满意的点头说:“明月倒是个有心之人……”

    “小冠从记事起,就和观主一起。在小冠心中,观主不仅仅是小冠的师父,更是小冠的母亲。

    观主在这里,除了小冠之外,再也没有其他的亲人。

    观中其他的人虽然对观主很尊敬,但小冠知道,她们和观主……

    观主每日在养真庐修行之外,就只有和小冠一起时才会露出笑容。小冠实不知道,若小冠走了,观主会如何。”

    “养真庐?”

    “就是观主修行之地。”

    李言庆闻听,这眼角不由得眯起来,呈现出一个弯月的弧度。

    姑姑啊,你在这养真庐中,又能修行个甚呢?

    “明月,若是你家观主离开这里,你愿意随她一同走吗?”

    “那不可能……观主潜心修道,岂能擅自离开?”

    “修行,修行,且修且行……”李言庆忍不住笑道:“难道你不知道,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修行只修不行,又岂能得道成就真法?呵呵,要我看啊,你家观主定会同意。”

    小女冠闻听,刚想要开口辩驳。

    就在这时,只听禅房外传来一阵脚步声。

    紧跟着,一个对于李言庆而言,极为熟悉的声音从外面传来:“明月,可是苏总管来了?”

    “啊,我家观主来了!”

    明月一边说,一边打开禅房的门。

    “师父,不是苏总管……”

    “那会是什么人?”

    话音未落,从禅房门外走进来一个白衣女冠。

    只见她相貌清丽,体态瘦削。一袭白色道袍,更衬托出几分仙家神韵,令她格外动人。

    女冠走进禅房,一眼就看到了李言庆。

    她瞪大了眼睛,吃惊的看着李言庆,久久说不出话来。

    而李言庆的眼中,则闪过一抹疼惜之色。他向前紧走几步,躬身道:“姑姑,一向可好?”

    刹那间,女冠的眼中,落下两行清泪……